找到相关内容100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信徒拜佛的功利心及正信的导入

    无漏。南朝梁武帝以国家财力盖有四百八十所寺庙,度数十万出家人,他曾经问达摩祖师是否有大功德?达摩祖师却回答说,并无功德。因为,就佛教的信仰来说,修功是断烦恼尘沙无明,德是本性中之智慧现前,能了生死...要有一个新的挂搭之地!人有没有灵魂?人的精神关怀问题如何处理?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常常会在社会发生巨大变迁时,自然不期然地凸现出来。如果把信仰问题放在宗教或宗教社会里面来考虑的话,信仰和我们的人格发展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570807.html
  • 张元隆:佛法的安心之道——佛法运用于管理与谘商之探讨

    “慎谋能断”的智慧。   无论从戒定慧无漏的宽广角度,或是直接以八正道安身安心,其...   其五简单而概括地说,包含法印、四圣谛、八正道、十二因缘、缘起中观、戒定慧、闻思修慧等等佛教...

    张元隆 ( 台湾中华佛学研究所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473334.html
  • 圆觉经管窥(八)─普眼菩萨章之一

    持楚戒─本经:「(佛言)先依如来奢摩他行,坚持禁戒,安处徒众,宴坐静室。」  圆瑛《讲义》:「此文承上,要离诸幻,须依戒定慧无漏,于无渐次中,方便渐次而修。先依如来奢摩他 (意译为止)行,即定之...正念离诸幻[2],先修定持禁戒[3],  恒念我身四大合,四大各离身何处[4]?  注释:  [1]欲求如来净觉心……普令众生得开悟  页25  ─本经(普眼章):「于是,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,...

    何金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274088.html
  • 虚云和尚传奇

    故弄玄虚以惑众,他的一言一行,都是从戒定慧无漏亲履实践得来。怎样叫做戒定慧呢?简单的说:防非止恶就是“戒”,六根涉境,心不随缘就是“定”,心境俱空,照览无惑就是“慧”。能够防止身、口、意业的邪非,心水...认识论聚讼纷纭,莫衷一是,终无结论。佛学是离言绝虑,以智慧觉照宇宙万事万物,好像下座举椅,运用自如。这就是佛学可以包括哲学、科学、宗教者,冶为一炉。日本以佛教为国教,自明治维新以后,得力于禅处不少,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1779199.html
  • 缘分 ·功德·共同体——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

    ,修功所得,故名功德也。”   净空法师在《谈功德》文中认为,功是指修行的功夫,德是指本性的德能;功是戒定,德是智慧,三世诸佛的教法即是戒定慧无漏。南朝梁武帝以国家财力盖有四百八十所寺庙,度数...出来。如果把信仰问题放在宗教或宗教社会里面来考虑的话,信仰和我们的人格发展,跟我们的精神关怀,跟我们的社会建设,无不紧密相关。   1980年,以潘晓笔名而问世于《中国青年》的那篇文章,《人生的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592982652.html
  •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[一]

    经藏诠定,定即心,若想明心要多诵经,或持四句偈;律是戒,论是慧戒定慧无漏法,是苦海的慈航,我们欲想了生死,到涅槃的彼岸,不能离开戒定慧无漏,这位法师以戒定慧为自己之师,亦为他人之师,故称三藏...我知道人人恭敬我的,不是学问才能,而是道德,现在我知道道德可贵,请国王让我出家吧!”国王答应了他,许他出家。 偷国家的钱财,就是犯戒,犯了戒就没道德,无论我们的问及才能多么好,若破了戒,没有...

    圣一法师讲述

    |菩萨戒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19420687080.html
  • 五戒是良医--妙莲老法师讲述

    自然能断一切恶、修一切善;这就是戒的意义、戒的精华、戒的归宿。有定;心就静,静就能安,安就能正思惟而得。得什么?得戒定慧无漏!那样自然能了生死。这就是你们发心来受戒的目的。 大家不要想:守戒好苦!...什么好处?这道理都是很重要的,处处都要留心学习。经中告诉我们:「受持皈、具足众戒、不犯威仪」,这些都要慢慢学好。一直要学到证四果阿罗汉,才是在凡夫界到家。其实还有圣果界,到了菩萨还是要,学到成佛;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0333191022.html
  • 虚云戒制思想及其实践析论

    法身。”虚云指出:“无论大小乘戒,皆以皈五戒为根本。”他反复强调,了生脱死门路很多,持咒可成,参禅可成,念佛可成,都是一样的;但是佛法之要,在于戒定慧无漏中,以戒为本。也就是说,一切法门,都...,深研佛教戒律并予以积极阐扬,志在重扬佛教的正信正行正法。   《楞严经》云:“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无漏。”在佛法中,不论是大乘、小乘,以及禅、净、密、律各宗,都是以持戒为根本...

    陈金凤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294095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的乘戒兼急观

    后起修之道。佛陀告知以“戒定慧无漏”。在《宗镜录》卷三十六之中,延寿对于《楞严》的悟后起修之道作了详细地引述c真‘是以佛告阿难,汝常闻我昆柰耶中,宣说修行决定义,所谓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无漏。阿难,云何摄心,我名为戒,若诸世界六道众生,其心不淫,则不随其生死相续。汝修三昧本出尘劳,淫心不除,尘不可出,……必使淫机,身心俱断,断性亦无,于佛菩提,斯可希冀。”在此段文字之后...

    孙劲松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1995094.html
  • 神圣化还是世俗化——佛教慈善何去何从?

    ,德是智慧,三世诸佛的教法即是戒定慧无漏。梁武帝以国家财力盖四百八十所寺庙,度数十万出家人,达磨祖师说并无功德。修功是断烦恼尘沙无明,德是本性中之智慧现前,能了生死、出三界、证菩提的是功德。功德内...应该纯粹化还是应该人间世俗化?以拍卖头柱香、撞钟权等形式进行慈善是否合适等?专家学者及法师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:   专家观点:  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宗教教研室主任、佛教在线特约评论员张文良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1596092.html